Read with BonusRead with Bonus

第 3 章

要上好一節課,就必須先備好課,明確教學的目的及重難點,想好每一道程序。要過好自己的一生,也必須像備課一樣,想好自己究竟要幹什麼,怎樣幹,要有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。絕不能腳踩西瓜皮,滑到哪裡是哪裡。

張明的規劃是:「三到五年當上校長,十年左右當上局長,四十歲以前當上市長。」今年他才二十歲,二十年的時間還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嗎?倭國鬼子也只用八年就打跑了。

他把自己的這一規劃寫到了日記本的扉頁裡。本來,他想把它寫在房間的牆上,朝夕面對,用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,不達目的,誓不罷休。但是現在八字還沒有寫一撇,這樣顯得有點張揚,再說,過早暴露自己的野心,本身就是實現野心的一大障礙。

等待是無聊的,也是痛苦的。他不知道自己會分到哪一所學校,實際上沙湖鎮的每一所學校他都不滿意,都不是他想要待的地方。所以每一個結果都是壞結果。好比要你從一籃爛棗子中選一個吃,無論怎麼選,得到的都會是一顆爛棗。

但是他立下的雄心壯志不允許他這樣消極等待。對一個已投入社會競爭的洪流中的年輕人來說,多一分鐘的消極,就意味多延誤了一分鐘的進取,就意味少了一分成功的可能。

一窮二白的人是消極不起的。張明想,擺在面前的雖然是一筐爛棗,但是爛的程度並不是一樣的,早一點開始選,可以選到好一點的,晚了,就只能得到那最爛的一顆了。

所以他決定雙管齊下,找到其中最好的一顆棗子。

所謂雙管齊下,一是找路子,二是瞄路子。

他數遍親戚六眷,也沒有一個人是當官的,所以直接的路子對他來說並不存在。唯一一個可以利用的關係是有一個遠房的姑丈在鎮中學教書,雖說是一個普通教師,但是畢竟工作了這麼多年,也許在他的關係網中能有一個能幫上忙的人也未可知。

只要有一線希望,就不能輕言放棄。做最大的努力,做最壞的打算。大不了費一些精力,低一點架子。

準備了一小籃子雞蛋,他就和母親一道去了姑丈家。自己單獨去效果肯定是不大好的,老親戚對下輩人都不大熟,自己去有些話不大好開口,讓母親說就順溜多了。

果然,到姑丈家後,一番寒暄之後,母親就直言不諱的開口了:「順山,你侄兒師範畢業了,分配的事你要幫著操心哪!這滿屋的親戚只有你還有點面子,我不找你找誰啊?」

姑丈叫趙順山,雖然不是什么領導,但教了幾十年書,和鎮文教組的領導都很熟,更重要的是文教組組長還是他的學生,平時對他很尊重的。他估計能夠說上話,但還是先推辭了一番,說:「嫂子,你是知道的,我是個普通老師,沒有權,安排學生讀書還可以,安排工作就難了。」

Previous ChapterNext Chapter